我国老龄化情况的现状如何?养老问题面临哪些挑战?今天,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进行说明,同时一窥数据背后养老照护的压力,以及对养老行业未来的展望。
一, 3.1亿
截止2024年末,中国60岁以上长者有3.1亿。占总人口比例达22.0%;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15.6%。更值得关注的是,老年抚养比已攀升至22.8%,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负担近23名老年人。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
二, 从“9073”到“9091”
我国养老格局在过去五年经历了深刻重构,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体系。
这一比例变迁背后反映了三重结构性变化:
(1)社区功能升级:社区养老比例从7%到6%再到9%的演变,标志着社区从提供基础服务转向智慧化、专业化支持。
(2)机构定位转型:机构养老比例从3%到4%再到1%的变化,体现其从“保基本”向“高端刚需照护”转型。普惠型机构的部分功能被社区替代,而保险企业运营养老社区聚焦高端市场。
(3)居家可行性提升:虽然居家养老比例稳定在90%,但内涵发生质变。AI护理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技术普及大幅提升了居家安全性。
三, 5年政策
近五年来,国家与地方围绕居家养老出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支持政策,形成系统化的政策框架。这些政策又可分为五大类别,共同构建起居家养老的支持网络。
(1)补贴激励类政策:降低居家照护成本;
(2)适老化改造加速:营造安全居家环境;
(3)智慧居家养老:技术赋能居家照护;
(4〉服务网络建设:夯实社区支撑体系;
(5)模式创新突破:探索多元供给路径。
四,4大创新案例:多元化探索的启示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结合区域特点开展多样化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以下典型案例体现了地方在破解居家养老难题上的突破性探索:
(1)上海“智慧社区支持居家”模式
上海虹口区作为“9091”模式试点,通过AI语音助手+社区护理站构建智慧照护网络。该模式实现三大创新:
①智能监护系统:为居家老人配备AI语音设备,实时监测异常情况并自动报警。
②社区快速响应:在社区设立专业护理站,确保紧急情况15分钟内上门。
③服务精准匹配:通过智慧平台分析需求,主动推送适配服务。
(2)山东“失能补贴数字管理”实践
山东在实施中度以上失能老人补贴时,创新采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①便捷申领:通过“民政通”App实现资格申请、评估、发券一站式办理。
②智能核销:服务消费时直接扫码抵扣,资金闭环监管。
③代操作支持:为数字困难老人提供家属、社区工作人员代办服务。
这一数字化方案既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又大幅降低执行成本。山东还将补贴范围扩展到17项服务,除基本生活照料外,特别纳入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专业项目,满足失能老人多层次需求。
(3)浙江“科技赋能居家安全”方案
浙江在智慧养老领域走在前列,其创新做法包括:
①高科技产品补贴:将外骨骼机器人等高端设备纳入适老化改造目录,提供30%补贴。
②家庭养老床位智能化:在嘉兴秀洲区试点示范性养老驿站,配备智能监测终端。
③“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将志愿服务积分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
单,实现跨省兑换。
浙江模式显著特点是前沿科技应用与制度创新并重。这种技术驱动模式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了高质量居家养老的可行路径。
(4)云南“公建国营普惠养老”探索
盘龙区创建云南省首个“公建国营”养老模式,其创新机制包括:
①政府与国企分工:政府统筹规划、整合闲置资产;区属国企组建专业团队运营。
②多元主体参与:通过场地减免、税收优惠引导餐饮、医疗等社会力量加入。
③智慧监管保障:搭建平台动态采集需求、监测质量,实现全流程精准管理。
该模式最大突破在于平衡公益性与市场效率。通过国企主导运营,既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属性,又引入市场化机制提升效率。目前正探索“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旅游”等跨界融合,拓展服务内涵。
五,4大预测,面向“十五五”的养老体系重构
基于当前政策轨迹与实践经验,我国居家养老支持体系将向更智能、更普惠、更整合方向演进。结合人口趋势和现有挑战,可预测未来政策将聚焦以下关键领域:
(1)失能照护体系强化:构建多层次支持网络
面对失能老人规模持续扩大的挑战,“十五五”期间政策将重点突破:长护险制度,扩大试点范围并建立多元筹资机制。目前长护险已覆盖1.8亿人,未来需解决城乡居民医保人群覆盖不足问题,构建个人、企业、财政共担的可持续筹资模式。居家护理补贴提标扩面,预计将中度以上失能老人消费补贴推广至全国,并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同时探索补贴梯度化设计,对中重度失能老人实施差异化补贴。失能照护体系构建需遵循“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原则。
(2)智慧养老全面渗透:技术重构服务体系人工智能与养老的深度融合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智慧平台互联互通:国家将推动建立养老服务数据中台,打通民政、卫健、医保系统壁垒。智慧照护场景拓展:重点发展三类机器人应用:健康监测(预防跌倒、突发疾病预警)、生活辅助(助浴、助行)、情感陪护(认知症干预、心理支持)。
智慧养老发展需同步解决隐私保护与适老化设计问题。政策将要求智能设备遵循“最小必要”数据采集原则,并强制符合适老化设计标准。
(3)居家医疗服务突破:打通医养资源壁垒医养结合将从机构延伸至家庭场景,未来五年,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将创建100个示范县(市、区)和100个示范机构,形成可复制的居家医养模式。
(4)银发经济生态培育:市场机制与政策支持并重随着老年人口消费能力提升,银发经济将成为新增长点:为激活银发经济,需同步改善老年群体收入保障。政策将推动渐进式延迟退休,支持低龄老人再就业,通过增加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综上所述,从以上“数字养老”的综合情势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正经历从“粗放补缺”向“精准高效”的历史性转型。不仅是数字变化,更是服务逻辑的深刻变革——从注重“床位供给”转向提升“需求响应能力”,从依赖人工照护转向技术赋能,从单一供给转向多元协同。
未来五年,面对3.7亿老年人口的压力,需坚持“居家为基、社区提效、机构兜底”原则,构建需求导向型养老生态。多路径协同推进,将帮助应对老龄化挑战,让每一位老年人享有尊严、安全的晚年生活。
我们拥有让技术赋能、社区支持与居家养老结合的强大潜力,当全国形成千万个这样的智慧支持节点时,“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将成为现实。
===============================企业宣传分割线=====================================
成都前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成都前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康养服务智慧化的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全民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智慧健康服务解决方案。公司旗下拥有三大核心品牌:聚典(医)、医号迪(康)、老护亲(养),全面覆盖体检、急诊、门诊、住院、康复、居家照护、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区域医康养一体化、残联区域平台、特殊儿童康复、24小时智能药舱等全场景智慧服务。
前云康以“为全民尽享智慧健康服务而竭尽全力”为使命,秉承“诚信、专业、创新、利他”的价值观,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推动医康养行业的智慧化转型。目前,公司已服务全国1200+用户,涵盖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养老机构及社区健康服务平台,赢得了广泛信赖与好评。
未来,前云康将继续深耕医康养服务智慧化领域,以“2035年成为全国医康养服务智慧化**品牌”为愿景,持续创新,优化服务,为全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